政務新媒體既要管理好,還要使用好,充分發揮其作用更好造福社會、服務群眾,而決不能“開而不管”。
近年來,政務新媒體蓬勃發展,從過去“兩微一端”向短視頻領域延伸,已成為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的重要陣地。解讀政策、發布信息……許多地方政務新媒體給老百姓帶來了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惠,打造出人民滿意的“指尖上的網上政府”。但也有少數地方政務新媒體“開而不管”,有的不言不語,有的自言自語,有的胡言亂語。這些現象亟待整治,才能真正讓新媒體成為黨和政府服務群眾的窗口。
隨著互聯網時代發展,微博、微信、客戶端等新媒體逐漸成為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的重要陣地。發布信息、回應群眾關切、解答群眾關注關心的民生問題,本著“讓信息多跑路,讓群眾少跑腿”的原則,給廣大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、詳細周到的服務。2019年8月9日,“ 中國天氣”發布首個臺風紅色預警,在臺風“利奇馬”登陸之前及時預警,氣象、應急、消防、公安等多部門官方微博相繼跟進,形成了迅速有力的應急救災行動,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。從全國首個政務微博上線,到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務民生服務APP“云上貴州”推出,再到首個抖音政務號“中國長安網”開通,政務新媒體為政務信息的快速傳播裝上了“擴音器”,為服務群眾、方便群眾開辟了快車道。
其實,這一個個政務新媒體,就代表一級級黨和政府的形象,還折射出群眾觀念的強弱。然而,少數地方政務新媒體“開而不管”的現象值得警惕。
從制度層面來看,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》,對政務新媒體首次進行了全面、規范、系統的概念表述和功能定位;2019年4月18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》和《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》,從中央政策層面加快了科學管理和規范指導。這些文件,對于推動政務新媒體做出特點、做出規范、做出特色都具有重要意義。
就客觀現實來說,從2010年2月第一個公安微博在廣東誕生,政務新媒體進入社會生活雖然時間不長,但發展異常迅猛。據有關統計,截至2019年6月,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為13.9萬個,中國31個省(區、市)已全部開通政務機構微博;微信城市服務累計用戶數達6.2億,中國31個省(區、市)已全部開通微信城市服務;中國297個地級行政區政府開通了“兩微一端”等新媒體傳播渠道,總體覆蓋率達88.9%;中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5.09億,占全體網民的近六成,廣大群眾動動手指就可享受到“人在家中坐,事情全辦妥”的愿景。
校正政務新媒體定位,強化服務功能,主要是在搞好科學規劃、完善制度機制、加強科學監管等方面下功夫。比如:少數部門和單位的政務新媒體內容單一、運行成本高,可視情與其他部門整合。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,真正把新媒體變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溝通和辦事渠道,既提高政務服務質量,也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從一定意義說,加強對政務新媒體的監管就是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。政務新媒體不單純是一個發布信息的計算機平臺,而是服務群眾的窗口,透過這個窗口能夠讓群眾讀懂黨和政府的為民情懷,感受領導干部服務百姓的公仆意識。總之,政務新媒體既要管理好,還要使用好,充分發揮其作用更好造福社會、服務群眾。(來源:法制網)
CONTACTUS
Address:山東省菏澤市開發區金鼎鳳凰城C棟610室
Phone:0530-6261111
E-mail:262656999@qq.com